春登柳洲亭诗 清 曹奕霞
风光满眼近如何 依约亭台似画图 吟啸昔游成绝响 迷离旧径已全无
城边浅草梅花渡 树里斜阳白鹤湖 韶景不如人事改 绿阴空复啭莺雏
注:曹奕霞:清嘉善人,字秉生,号皙庭[皙 :今晰字],遍游五岭,归隐白牛村,号白牛居士;工诗,在香山、东坡间;雍正(1724—1736)中举博学鸿词,以老疾辞,有《白牛村集》。
题八子会文处诗 明 沈 心
德羽书堂著鹤湖 风流前辈此操觚 高才欲共干奎壁 令望相仍恰顾厨
已悟浮云归白业 每伤陈迹比黄垆 野桥流水依然在 杨柳春深带绿芜
注(1)八子:明崇祯(1628—1644)间,钱继振、郁之章、魏学濂、吴亮中、魏学渠、曹尔堪、蒋玉立八学子,每月在柳洲亭环碧堂会文,县令李陈玉(崇祯七至十三年——1634-1640在任)题曰:“八子会文处”。 清乾隆间知县梁徽(1757--1762在任)—— 4 ——简称八子为三魏钱曹吴蒋郁。
(2)沈 心:字房仲,仁和人,侨寓嘉善,明末(1644年前)海宁查慎行门生,著《孤古山房集》,查为序。
题八子会文处诗 清 曹庭栋
堂开环碧柳阴稠 屈指名贤硕迹留 文与苏曾*参伯仲 人从晋宋想风流
苔荒阶聚啼春蚓* 树暗庭飞唤雨鸠 漫道于今艰继者 勉旃好在少年俦
注:(1)环碧: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知县余心纯在刘公墩筑土建真武殿,西建文昌阁三层,沿堤植柳,阻北流水势;阁之东有堂,名环碧堂,即八子会文处。
(2)苏曾:接续北宋苏轼、曾巩两位文学家;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。
(3)春蚓:比喻书法拙劣;常作“春蚓秋蛇”。
古人读书、会文处
陶 庄 元 杨维桢
村落成行市井连 日中云集自年年 刀锥有利图衣食 贸易无人索税钱
渔鼓画桥杨柳外 酒旗茅店杏花前 陶家义塾闻相近 教子何须孟母传
注:陶氏义塾:相传南宋绍兴年间(宋高宗1131—1162)陶文干由姑苏移居于柳溪,族姓最盛,因名陶庄。创办义塾,至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办陶园初等小学堂。
斜溇和诗 明 邑人 姚 绶
初望悬风正 须臾趁溇斜 往来皆过客 多少欲还家
鷁*去带春雨 鹭归随晚霞 前村遮望眼 绿树正交加
注:(1)姚 绶:字公绶,号谷庵。明天顺八年(1464)进士,官御史,自号丹邱,又号云东子,东林懒仙,兰台逸史,天田老农,上清仙吏,仙痴,紫霞碧月翁。著有《天易天人合旨》谷庵集》。 又善丹青 。 大云镇古大云寺有姚绶读书处。
(2)鷁:古藉中一种能高飞的、象鹭鸶一样的鸟。
大云寺诗 陈 颢
日暮寻幽到竹深 竹烟暗锁寺门阴 苔荒路绝行人迹 月出潭空静者心
清供一盂香积饭 闲情半榻白云衾 留诗巳与青山约 莫厌频来访道林
大云寺诗 曹庭栋
年年八月寺门开 游女村村约伴来 社鼓冬冬喧日暮 像生花插满头归
—— 3 ——
大云寺诗 柯鸿逵
既上涤尘阁 还登梦觉楼 像危僧骨在 石剥兽形留
铁干千年树 金云何处洲 年年上元日 揽古不胜愁
大云寺诗 顾 泮
古寺荒凉剩古松 徘徊松下忆前踪 尘心到此顿然悟 一百八声打晚钟
——以上录自卷六 寺观 第十至十三页